趁鬼門開前走訪一直想來的地方,那就是《白崇禧墓園》!…
很久之前聽聞陸客來台的行程之一,有人會安排白崇禧墓園。一開始認識這位人物,是作家白先勇的父親。後來得知原來有人來台灣會參訪此墓,難道是因為對民國人物感興趣的陸客?又知道白崇禧墓園是回教式墓園,這在台灣很罕見,而且也被列為市府古蹟,也又提升前往的動力。
白崇禧墓園:民國小諸葛的故事
一開始以為是在101附近的公墓區,結果是在六張犁往福德公墓的路上。我趁著鬼門開前的好天氣前往,也隨身攜帶觀音佛祖令旗保平安。這條路小時候很熟悉,因為我外公以前也葬在這,但我也沒什麼印象了。
到了那邊,路旁就有牌樓,而且有蔣中正題字的匾額《淑行流馨》給白夫人,白夫人比白崇禧早逝幾年。入口處牆上有刻著白崇禧將軍的事蹟,可惜現在能被記得的不多了。沿著樓梯來到平台,上面有第二座牌樓,與白崇禧和夫人的墓,牌樓上題字《軫念勛猷》。
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
精忠貫日。武勇冠時
首先先跟祂致意,感謝祂對於中華民國的付出,今年又剛好對日抗戰勝利80周年,相較於低調或政治不正確的氛圍,格外有感。
牆上我看得懂的是國徽與另外幾個匾額,看不懂阿拉伯文。整座墓園坐癸山丁向,龍邊近虎邊遠,對於男丁後代是頗加分的。白崇禧將軍雖然貴為回教徒,但是他來到台灣之後題匾、對聯給了很多廟宇,對於宗教採寬容態度。此外他也在老鄉廣西興學,鼓勵回教女性不蒙面、受教育,沒有走阿富汗和伊朗那種激進基本教義派,可見影響之深。
墓的右手邊,有個洋蔥頭的亭子,以及白家後代的墓。亭子被稱為《佩璋亭》式紀念夫人的,內有一座石碑刻下白將軍對夫人的思念。內部屋頂上還有用中文和阿拉伯文寫下的文字。
後來山區開始打雷我就沒有久留。回來的路上去拜拜,報告繳交功課完成墓園參訪一座。說也奇怪,忽然想到關羽因為三國演義被封神,那民國時期國內外好評的《小諸葛》白崇禧先生,也有被封聖嗎?可是祂回教徒…
沒等我心中遲疑太久,立刻就3個聖杯,白崇禧將軍受封《廣回帝君》,夫人則是帝君夫人!廣是起源廣西,回則是代表虔誠的回教徒,同時有許多德政造福後人。
這個行程就到這裡暫時畫下句點,我想好人上天堂是真的!
補充說明: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關係
從合作到互疑,最後甚至帶著恩怨色彩,其實和軍事權力、地方勢力與人際猜忌有直接關係。
1️⃣ 北伐合作時的信任(1926–1928)
白崇禧與李宗仁同屬「桂系軍閥」。北伐時期,白崇禧是戰功最顯赫的「小諸葛」,戰術靈活,幫助國民革命軍多次取勝。當時蔣介石需要桂系軍力支持,因此表面上與白崇禧合作。
2️⃣ 1929年中原大戰 — 權力鬥爭爆發
北伐成功後,蔣介石逐漸壯大,開始削弱各地方軍閥。李宗仁、白崇禧代表的「桂系」勢力龐大,盤據廣西,蔣對他們心存疑慮。1929年爆發中原大戰,桂系(李宗仁、白崇禧)聯合反蔣,雙方正式撕破臉。蔣雖最後勝出,但桂系仍保有一定勢力,雙方恩怨自此埋下。
3️⃣ 武漢會戰與台兒莊戰役 — 再度合作但互不信任(1937–1938)
抗日戰爭爆發,蔣介石需要各方將領合力。白崇禧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,在台兒莊戰役與其他會戰中有重要貢獻。但蔣對白並不完全信任,常限制桂系兵力與資源。白崇禧在軍中聲望上升,也讓蔣更忌憚。
4️⃣ 重慶時期的矛盾(1940s)
白崇禧在軍事、後勤、人事上屢與蔣意見不合。他主張聯合異派、靈活抗戰,但蔣偏向集權與嚴控。蔣介石也擔心桂系「尾大不掉」,多次架空白的實權。
5️⃣ 1949年國共內戰敗局 — 恩怨加深
內戰後期,白崇禧仍掌握華中軍權,但與蔣戰略理念不同。白一度勸蔣「和談」或暫退台灣,蔣卻堅持作戰。蔣懷疑白崇禧有「投共」或「自立」傾向,因此嚴加防範。最後白崇禧隨政府來台,但政治上幾乎被冷落,失去軍政影響力。
結論:
白崇禧與蔣介石的恩怨,真正開始於 1929年的中原大戰,那是桂系與蔣第一次正面衝突。之後即使因抗日合作,但雙方「合作大於信任」,直到來台仍存在深層隔閡。
如果用星座角度來說,蔣介石「天蠍座的疑神疑鬼」確實很符合他在歷史中的形象。他的猜忌和掌控慾,導致不能真正信任地方軍閥、名將 → 人心渙散;對外戰爭缺乏靈活用人 → 共產黨反而能集中力量;最後在國共內戰中大敗,退守台灣。
About Me

7年級生台北男子,是風水師、易經占卜師與靈性療癒師。
Contact Details
LINE好友: https://lin.ee/wGWcA1j
Email: evon4928@gmail.com
休閒嗜好
◇ 民俗活動
◇ 旅行美食
◇ 電影展覽
Related Posts
None fou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