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節一年一度的掃墓,但現代卻浮現安置祖先的議題

從入土轉變到入塔,從祖先牌位在家轉變成… 

隨著時代不同,許多人的祖先牌位如何延續成為一個問題,入廟安放或入塔安放都成為新時代的方案。以傳統的觀點,當然是繼續拜比較好,不過講究實際的當代人可不一定信這一套,還要像論文一樣去證明拜或不拜的話,也早已經脫離了初衷,人們自古以來就是抱著感謝前人庇佑的初心。

但透過以下幾位案例分享不同的做法,也希望給您不同的啟發。

祖先牌位怎麼處理 案例分享

這些都是老師生活周遭的個案,但如何處理最終決定還是在您手上。

祖先牌位案例1:只生女兒的家庭

一位太太的原生家庭本就只生2位女兒,而當岳父岳母過世後,祂們等於香火就要斷了(傳統說法倒房,聽起來驚悚直白),於是老公就很有誠意的,願意把牌位請回來家裡一起享受香火。另一位W姓太太有相同困擾,心想『那就請女兒嫁給一位W姓氏的先生,牌位就可以合一起』,但其實不能這樣做,也好險沒有這樣做,後來由某位子孫繼續祭拜下去。

但要注意牌位能保持一個姓氏家族是最好的,最多也頂多二個,超過就不行就要請專業老師來處理。

祖先牌位案例2:打算燒毀的家庭

一位太太年輕的時候就聽信某位命理師跟她說妳家不用拜祖先(婆婆和公公),一開始滿極端的想法是打算直接燒掉牌位,後來其他親友知道就把牌位請去山上的佛寺了。後來她老公生病數年走後,兒子也突然猝逝,剩下到孫輩也沒有男丁。數次跟她建議既然先生與兒子都往生了,可以在家裡有個牌位比較好但屢勸不聽也就作罷。

這也再次驗證一則傳說,『祖先會認為後代既然都不想拜了,也不用再保佑你們生男丁』。送去佛寺或塔位,記得要選有規模、要每天念經、重要節日有法會的為主,而且請還是常去看看祂們。

祖先牌位案例3:規劃後路的老太太

老太太往生之前,就已經想好未來子孫可能不想拜,雖然有生了三個兒子但也還是很有遠見的規劃預購佛寺位置。不過在她往生後,就由長子與長媳初一十五跟大節日去祖厝拜拜,讓香火還是有傳承。後代認為,還能拜就盡量拜,而未來的事情就再說吧!

新時代變調的清明熱議

那天跟朋友在咖啡店,朋友問說他家的祖先牌位應該要怎麼辦,而隔壁桌的人也在討論牌位跟塔位!清明節慎終追遠的意義,難道已經變成討論如何安置的熱話題?雖然有點百感交集,但就如傳統的三玄四書現在也被主流社會打入冷宮。

明禮通理。穩重立身。九玄七祖。共向善行。

朋友是外省第三代,第二代父輩是四位兄弟,但其中二位往生,牌位僅有一尊,所以都寫在一起放在某人家。但因為怕會引起兄弟之間的不平衡或誤會,因此清明一到開始討論是否直接把牌位請到佛寺或靈骨塔就好?其實在決定要不要拜之前,其實傳統上稱『分火』或『刈火』也就是兄弟分家、開枝散葉。早期大姓氏家族如果有公廳,過世的會寫在公廳牌位上,但沒有公廳的家族多是兄弟分家各自拜,還有俗諺『樹大分枝,人大分家』(台語,但有一說不講枝,改念音we是指香爐的一種),然而當代變成『看誰要拜』。

以朋友的案例就是分火比較好,自己的爸爸、爺爺、奶奶自己拜,也讓香火有延續、分散風險。還有都市傳說『有做生意的人才要拜祖先』,是一個天大的誤會,如果是這樣千年來的文化應該沒辦法傳承至今,清明節不就變成從商家庭節日?還是老話一句『有拜有保庇』,人生太多不可預料的事情,加上飲水思源感謝他們披荊斬棘渡過黑水溝還倖存下來,也不為過吧!

希塔朋友則說透過觀看祖先們的生長過程,有些經歷會被寫入DNA傳給後代影響思考和行為,她說「看到祖先逃難來台的經歷,有的是從小是被背去上學的有錢少爺,有天回家發現自己的家被日本人佔領當基地,全家一夕之間失去所有,逃來台灣。有的是戰亂時候,十幾歲就成為全家唯一倖存者逃來台灣。有的跟軍隊南征北討,殺過人,也看過同袍被殺,最後跟國民黨到台灣。大部分比較近期到台灣的很多都經歷過一夕之間一無所有…」

而更早以前的人從福建廣東橫越黑水溝,能活下來就很厲害,再到躲過島上的瘴癘之氣,以及族群械鬥倖存,都再再是難能可貴的。所以祭拜祖先,撇開利益考量,也是仁義禮智信的表現。

(圖片/kknews.cc)

立刻預約

TELL ME MORE ABOUT YOU

陽宅風水、占卜問事等歡迎預約。

聯絡老師